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更新換代

 年前,在某個瘋狂大派對之後,把清空了的紅酒箱通通打包回家。新的紅酒箱有種天然的木香,很好聞呢!
 雖然把發泡膠盆裡的泥土全部換入紅酒箱裡是一項漫長而辛苦的工作,喜歡種植的我卻樂在其中。這是紅色油麥菜苗。

 生菜BB。
 遂漸長大的紅油麥菜。
 每一棵都像一朵花的少年生菜。
 
江浙一帶盛產的雞毛菜在粵東地區生長緩慢,但是滾清雞湯是超鮮甜美味的噢!


 翠綠的沙律菜名叫‘大速生’,種了、吃了才發現這菜長得沒生菜快之餘,食味也沒生菜好,從此打入泠宮永不再種了。(啍!騙子!)
 紅油麥菜我喜歡洗干淨用廚剪一剪為二用少少日式芝麻沙律醬調味,就這樣生吃。生吃的紅油麥菜有一點點甘甜的苦味,很特別的口感,很對我的胃口。
 木色的紅酒箱和綠色的蔬菜很搭調,對著自己喜歡的事物,嘗心悅目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火龍果子很容易發芽長苗,但火龍果苗卻很難成功長大,我這幾棵是一百多棵苗裡僅存的,而且已經一歲多了!!!

我喜歡整齋干淨,所以雖然和泥土做游戲,場地還是非常有條而不紊的。除了紅酒箱,現在種植可食用植物的容器全是瓦盆,膠花盆只用來拈花惹草,至此徹底擺脫了‘塑化劑’的心理陽影,從此種得開心,吃得安心。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單非、雙非以外…

最近強國政府改了條例允許港人已成年子女申請單程証來港。七十多歲和老妻住在公屋靠綜緩金過活的何伯馬上就去申請了,一轉眼何伯的五十多歲小學程度的大兒子已經抵港住進何伯的公屋,在港約等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証了。他準備七年後也申領綜援金,當然公屋也是要輪候的。然後就申請他的四個子女來港,再過七年他的四個子女的七個孩子(現時數目)也將來港成為居民。

何伯的另外三個子女將會陸續抵港成為香港人。他們又將會各自申請自己的幾個已成年兒女來港。

一個新政策令一個何伯在七年間為香港帶來近二十個老年的低學歷成年居民,香港有多少個何伯?香港究竟有多大呢?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真實的童話~【舌尖上的中国】

最近在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国】非常好看,本人強力推荐喜歡美食的博友觀看。

強國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片中,地域與地域之間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材料與材料之間的不同,擺脫了傳統紀錄片說教科普的套路,也比港澳臺的美食類節目更富可觀性。

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   
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人們採集、撿拾、挖掘、捕撈,為的是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

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中國自然地理的多樣變化,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國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

第三集 轉化的靈感   
在吃的法則裏,風味重於一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著轉化的靈感。

第四集 時間的味道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也是食物的死敵。醃臘、風幹、糟醉和煙燻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鮮之餘,也曾意外地讓我們獲得了與鮮食截然不同,有時甚至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

第五集 廚房的秘密   
要在數量上統計中國菜的品種,在地域上毫無爭議地劃分菜系,在今天,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除了食材,更重要的是烹飪、火候的拿捏、佐料的配比、刀工的精妙……在中國的廚房裏,藏匿了太多的秘密。

第六集 五味的調和   
不管在中餐還是在中文裏,神奇的“味”字,似乎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味覺和嗅覺,在中國文化裏,對於味道的感知和定義,既源於飲食,又超越了飲食。

第七集 我們的田野   
中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他們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無處不在。




只可惜我們都知道強國食物的真面目,所以這套總共七集的紀錄片只能當童話故事來看,雖然它是那麼地真實。

天知道我有多想現實生活中強國人真能有片中那種對食物的尊重;天知道我有多喜歡吃水煮魚、剁椒魚頭、毛血旺;天知道我有多久沒敢在強國大街小巷尋覓美食了。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我要做一棵樹

和朋友聊天,有個不善交際、忠厚老實,個性比較慢熱的友人說:「人生的樂趣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聽完我有些詫異,原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如此巨大的,皆因我這個在現實生活中善於交際應酬,三教九流的朋友遍天下的人,現下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著實厭倦透頂了。

最近經常想起三毛說的:「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滿足感

 聽說剪一片紫羅蘭的葉子放在水裡發根,一片葉子就會變成一盆花。去年秋天剪了四片葉子,結果有一片真的變成了一盆花。
浸在水裡的葉子, 有七、八根白色幼細的須根出來後就可以移進小花盆裡了,五、六天內都沒枯萎的話基本上就算成功了。浸葉的時候葉莖很容易爛掉,要勤換水,而水不可過多,要放在通風、明亮的地方,還要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這是最難的部分。
 越長越大,換了個稍大的花盆,當葉片變得越來越難看的時候,一些小花蕾開始伸出頭來,某天清晨當我發現它開出了一朵小花,興奮得把全屋子的人都吵醒了!得到了一種久違滿足感。要知道路隨著歲月的流逝,經歷和財富的積累,人年紀越大是越難有滿足感的。

很多人會說要知足,知足是一種不強求、不奢望的平和的心境,滿足感是令心靈飽滿的肥料,兩者并無沖突。。所以我既要知足的長樂,也要滿足的開懷。
五天後,第二朵花也開了,還有八、九個小花蕾躲在葉片下蠢蠢欲動。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美好和不堪

「有時候為了美好的結局,過程會有些不堪。」

正在看  波吉亚家族,說這句話的不是這個以謀殺、貪婪、淫亂著稱的教皇家庭的任何人,而是一個率先殺掉他們派去的兩個殺手的紅衣主教對同行修女說的。



有些人會叫這種不堪作不擇手段,對不擇手段的人不擇手段是否一定不堪、不可?我不知道。和沒有道德的人講道德究竟是否有道理德呢?值得思考,因為放縱惡人其實是件不道德的事。

也有些人會說做人不能以惡應惡、以暴易暴,一切上天自有主張,其實他們不知道或者不相信一有天災人禍上天就休假了。 有些人在自己的原則上有很多堅持,我尊重并欣賞那些因為堅持而喪失了美好結局,卻無怨無悔的人。

不過,這個世界太多的卻是盡力避開不堪,但又埋怨沒有美好結局的人,更多的是最好自己凡事過程和結局都美好,對於旁人經過不堪得來的美好結局口誅筆伐的人。過程中的不擇手段其實往往都是用來對付這種人的。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