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地域性差別

「你丫都崩吵了,嘰嘰歪歪的煩不煩啊!你倆誰先硬誰留下,另一個給我走人!」


聽到這一句話,我忍悛不禁地噴茶大笑,第一時間想到的當然是男人那話兒誰先硬,相信男友甲也是像這裡所有博友般同樣如是想的,所以港男他愣住了。

不愧是同聲同氣的強國人,男友乙上海男一聽華姐如此一說,馬上揮拳打向港男,沒來得及反應的港男當場鼻血橫流,華姐遞了張紙巾給他連再見也沒說就讓他滾蛋了。
強悍的華姐雖然喜歡斯文儒雅的男人,但兩男相爭起來卻一直像婆娘般光說不練也令她深惡痛絕,所以她喜歡率先強硬起來揮拳傷人的上海男。

除了地域性思考差別之外,港男和華姐相處了兩年,卻還不瞭解她的所思所想,滚蛋應該也是遲早的事。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強悍

女友華姐是強國的女強人,身家過億人民幣,把一手湊大的企業搞得有聲有色。草原上長大的她身形高佻,來自娘胎的高鼻大眼令她在人群中很是矚目。關於華姐最強的經歷是某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獨自去停車場取車的她遇到三個持刀流氓欲劫財(劫色?),結果三個大男人被她三兩下手勢就全打趴在地上,按住一個報了警,雖然有兩個跑了,但到場的幾個民警還是目瞪口呆了。

這麼個高頭大馬,強悍的主卻偏偏喜歡斯文儒雅形的男人,自從和高大形前夫離異後她的男朋友走馬燈式的不斷地換,後來終於有了兩個固定男友隨時等她召喚。男友甲是個香港人,男友乙是上海男,甲、乙都知道對方的存在,但又相安無事。

有一天華姐事忙,早上叫了乙晚上去她別墅相聚,下午又叫了甲,晚上在別墅裡三個人就‘正式’碰面了。一開始華姐自知理虧,低頭窩在巨大的沙發裡默不作聲,甲、己畢竟是男人嘛!‘循例’也要推嚷吵嘈一番,怎知這一吵就吵了半個小時,華姐坐不下去了,跳起來一喝道:「你丫都崩吵了,嘰嘰歪歪的煩不煩啊!你倆誰先硬誰留下,另一個給我走人!」

坐在事發現場的沙發上的我,聽到華姐繪形繪聲說到這裡的時候,忍不住把口裡的一啖甜醇厚鮮爽的安溪鐵觀音噴了出來,可惜了好茶,那可是特供的呀!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嶺南和江南

李純恩「從子說生活」:

「嶺南加江南,雖然都是子,但口味完全不同。中國各地水土不同,人的口味也有很大差異,同樣一種食品,到了不同地方,味道也因應當地人口味改變。嶺南和江南如此廣泛的地區固然口味不同,即使離得很近的地方,做出來的子也有差別。這就是中國口味複雜的地方。」

我喜歡吃江南子,并覺得江南子比嶺南的好吃多了,有些人就認為還是嶺南子好吃過江南,這個問題沒有對錯,只是各人因應各自口味的喜好作出的選擇而已。

上一篇男人應該養老婆嗎? 可能闡述得未够詳細,以至於令博友有些誤會,我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喜好而已,并沒有要讓我的選擇變真理的意思。

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生長環境和人生觀都不同,為自己的人生做出的選擇也就各有不同,做人最忌諱的就是人雲亦雲、邯鄲學步。各人生活各人顧,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適合自己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我認為最好的搭配是男主外女主內,但如果旁人調轉女外男內而分配,我也覺得沒問題,只是在華人社區除了他們自己覺得適合之外還要有能承受外人指指點點的豁達心態,此外還要考慮到孩子幼小心靈承受外界非議的因素,畢竟人是群居動物。

撇開旁人的感受不理的話,就算是兩個人之間相處,我覺得男人養女人也利多於弊的。陳慧珊的破產老公如果之前有給家用“養”她的話,她現在安慰老公說:「沒關係的,挨過這段時間以後會好的,反正我們現在花費的也是你之前掙的。」一句話就提高了男人的士氣,提升了男人的自尊,也拾回了男人在兒女面前的尊嚴。

延伸閱讀:



分因

養與被養

婚姻合作社

男人不知道

強國三天賤男遊

不忠有助維持婚姻?

「蓬門」不易為君開

因 Hana 的貼文而想到

有些男人的愛需要証明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男人應該養老婆嗎?

我思想還蠻傳統的,喜歡被我的男人養。我覺得男人如果沒有養妻活兒的能力就不應該結婚生子,當然半途失業或有突發事件影響生計的不在此例。

好吧!我知道這樣一說很多窮根未斷色心又起的港男會跳出來大罵(好像娶妻求熟女 裡的dogdog…)不過這是我的地盤,游戲規則由我定,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本人歡迎指教和理性討論,否則恕不奉陪,也就是說你拔冗寫一大篇廢話、臟話,我呢,看看笑笑(當然是笑盲炳浪費這麼多時間啦!)就算了,不會貼出來的啦!

言歸正傳,我覺得男女天生就不同,當然也絕不是平等的,單是女人要十月懷胎、谷奶、哺乳…已經永無平等的了。基於男女身體構造和天性的不同,男主外、女主內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組合。我覺得男人出外攢錢拿回家給女人,女人拿了男人的錢好好經營家庭這個男人的大後方是個非常好的家庭模式,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這種模式對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的學生非富則貴,大多數的家庭模式都是父母皆事業有成雙職工忙得要死,孩子從小由佣工帶大,這些學生有一個共通點和父母的關係都不親密,個性也都比較沉悶、孤僻、內斂或者很反叛。之前聽很多人說由菲佣帶大的孩子跟菲佣比自己父母更親近,這情況現在很少發生了,現在的小孩都早熟,都清楚菲佣是收了錢才照顧自己的,而菲佣自己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對顧主家的情懷和以前梳起不嫁的馬姐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這些孩子(十幾二十歲),一旦碰上一個有心親近又能以同理心去和他溝通的人(僻如我),很容易釋放情緒、交付真心。碰上好人就好,碰上壞人的話,對整個家庭來說可能就是災難。

現代社會畢竟普通老百姓居多,一個男人要擔起一頭家的開支力有不逮的占多數,夫婦一起出外工作攢錢也就變成必須,基於女主內較好的天性(格價、煮飯…),男人每個月給家用女人也就變成現代社會的一種養家(老婆)行為,當然因為女人也出外工作對家庭經濟也出一份力的關係,男人也需要分擔家務了。

曾經聽過某個男人抱怨她老婆出外吃飯的銀碼比他多,因為相同薪水的他們共用一個戶口,他覺得自己吃虧了!一個男人如果結了婚和老婆之間還奉行AA制斤斤計較的話,這種男人不要也罷!

話說新聞中的女主角我并不認同她的做法,既便我覺得老公養老婆天經地義,但要求或縱容
己老公作與收入不相符的支出已經不是一個好女人了,而我一直在努力做個好女人。

我一直都認為男人養得起而女人又不介意的話,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君不見有錢人的三妻四妾從不會要生要死的,通常要生鬧死的都是和賤男捱了半輩子卻被始亂終棄的良家婦女!富有的男人多娶幾個老婆資源才會被更充份應用,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試想想何鴻燊的妻兒們為多少家庭解決了生計,為社會提供了多少額外職位呀!

肯定很多人又會問,我介不介意做三妻四妾中的一員,現代社會最大的好處是有得撿!老實說我覺得富豪應該娶多幾個女人,但我介意自己是其中一員,所以我的男人只要養得起我便行了,而養我是很廉宜的,因為我喜歡吃粟米、南瓜和蕃薯,自己還會種菜、堆肥噢!

都說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以我年輕時的樣貌和才智,當年我可真的試過住大屋開遊艇的,葡萄其實不酸,只是不適合我,所以在其他女人還沒出現之前,我就逃之夭夭了。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更新換代

 年前,在某個瘋狂大派對之後,把清空了的紅酒箱通通打包回家。新的紅酒箱有種天然的木香,很好聞呢!
 雖然把發泡膠盆裡的泥土全部換入紅酒箱裡是一項漫長而辛苦的工作,喜歡種植的我卻樂在其中。這是紅色油麥菜苗。

 生菜BB。
 遂漸長大的紅油麥菜。
 每一棵都像一朵花的少年生菜。
 
江浙一帶盛產的雞毛菜在粵東地區生長緩慢,但是滾清雞湯是超鮮甜美味的噢!


 翠綠的沙律菜名叫‘大速生’,種了、吃了才發現這菜長得沒生菜快之餘,食味也沒生菜好,從此打入泠宮永不再種了。(啍!騙子!)
 紅油麥菜我喜歡洗干淨用廚剪一剪為二用少少日式芝麻沙律醬調味,就這樣生吃。生吃的紅油麥菜有一點點甘甜的苦味,很特別的口感,很對我的胃口。
 木色的紅酒箱和綠色的蔬菜很搭調,對著自己喜歡的事物,嘗心悅目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火龍果子很容易發芽長苗,但火龍果苗卻很難成功長大,我這幾棵是一百多棵苗裡僅存的,而且已經一歲多了!!!

我喜歡整齋干淨,所以雖然和泥土做游戲,場地還是非常有條而不紊的。除了紅酒箱,現在種植可食用植物的容器全是瓦盆,膠花盆只用來拈花惹草,至此徹底擺脫了‘塑化劑’的心理陽影,從此種得開心,吃得安心。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單非、雙非以外…

最近強國政府改了條例允許港人已成年子女申請單程証來港。七十多歲和老妻住在公屋靠綜緩金過活的何伯馬上就去申請了,一轉眼何伯的五十多歲小學程度的大兒子已經抵港住進何伯的公屋,在港約等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証了。他準備七年後也申領綜援金,當然公屋也是要輪候的。然後就申請他的四個子女來港,再過七年他的四個子女的七個孩子(現時數目)也將來港成為居民。

何伯的另外三個子女將會陸續抵港成為香港人。他們又將會各自申請自己的幾個已成年兒女來港。

一個新政策令一個何伯在七年間為香港帶來近二十個老年的低學歷成年居民,香港有多少個何伯?香港究竟有多大呢?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真實的童話~【舌尖上的中国】

最近在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国】非常好看,本人強力推荐喜歡美食的博友觀看。

強國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片中,地域與地域之間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材料與材料之間的不同,擺脫了傳統紀錄片說教科普的套路,也比港澳臺的美食類節目更富可觀性。

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   
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人們採集、撿拾、挖掘、捕撈,為的是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

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中國自然地理的多樣變化,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國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

第三集 轉化的靈感   
在吃的法則裏,風味重於一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著轉化的靈感。

第四集 時間的味道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也是食物的死敵。醃臘、風幹、糟醉和煙燻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鮮之餘,也曾意外地讓我們獲得了與鮮食截然不同,有時甚至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

第五集 廚房的秘密   
要在數量上統計中國菜的品種,在地域上毫無爭議地劃分菜系,在今天,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除了食材,更重要的是烹飪、火候的拿捏、佐料的配比、刀工的精妙……在中國的廚房裏,藏匿了太多的秘密。

第六集 五味的調和   
不管在中餐還是在中文裏,神奇的“味”字,似乎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味覺和嗅覺,在中國文化裏,對於味道的感知和定義,既源於飲食,又超越了飲食。

第七集 我們的田野   
中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他們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無處不在。




只可惜我們都知道強國食物的真面目,所以這套總共七集的紀錄片只能當童話故事來看,雖然它是那麼地真實。

天知道我有多想現實生活中強國人真能有片中那種對食物的尊重;天知道我有多喜歡吃水煮魚、剁椒魚頭、毛血旺;天知道我有多久沒敢在強國大街小巷尋覓美食了。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我要做一棵樹

和朋友聊天,有個不善交際、忠厚老實,個性比較慢熱的友人說:「人生的樂趣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聽完我有些詫異,原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如此巨大的,皆因我這個在現實生活中善於交際應酬,三教九流的朋友遍天下的人,現下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著實厭倦透頂了。

最近經常想起三毛說的:「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滿足感

 聽說剪一片紫羅蘭的葉子放在水裡發根,一片葉子就會變成一盆花。去年秋天剪了四片葉子,結果有一片真的變成了一盆花。
浸在水裡的葉子, 有七、八根白色幼細的須根出來後就可以移進小花盆裡了,五、六天內都沒枯萎的話基本上就算成功了。浸葉的時候葉莖很容易爛掉,要勤換水,而水不可過多,要放在通風、明亮的地方,還要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這是最難的部分。
 越長越大,換了個稍大的花盆,當葉片變得越來越難看的時候,一些小花蕾開始伸出頭來,某天清晨當我發現它開出了一朵小花,興奮得把全屋子的人都吵醒了!得到了一種久違滿足感。要知道路隨著歲月的流逝,經歷和財富的積累,人年紀越大是越難有滿足感的。

很多人會說要知足,知足是一種不強求、不奢望的平和的心境,滿足感是令心靈飽滿的肥料,兩者并無沖突。。所以我既要知足的長樂,也要滿足的開懷。
五天後,第二朵花也開了,還有八、九個小花蕾躲在葉片下蠢蠢欲動。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美好和不堪

「有時候為了美好的結局,過程會有些不堪。」

正在看  波吉亚家族,說這句話的不是這個以謀殺、貪婪、淫亂著稱的教皇家庭的任何人,而是一個率先殺掉他們派去的兩個殺手的紅衣主教對同行修女說的。



有些人會叫這種不堪作不擇手段,對不擇手段的人不擇手段是否一定不堪、不可?我不知道。和沒有道德的人講道德究竟是否有道理德呢?值得思考,因為放縱惡人其實是件不道德的事。

也有些人會說做人不能以惡應惡、以暴易暴,一切上天自有主張,其實他們不知道或者不相信一有天災人禍上天就休假了。 有些人在自己的原則上有很多堅持,我尊重并欣賞那些因為堅持而喪失了美好結局,卻無怨無悔的人。

不過,這個世界太多的卻是盡力避開不堪,但又埋怨沒有美好結局的人,更多的是最好自己凡事過程和結局都美好,對於旁人經過不堪得來的美好結局口誅筆伐的人。過程中的不擇手段其實往往都是用來對付這種人的。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